服务热线
4006-598-119
关于系统维保频次和内容
关于维保频率,七氟丙烷系统维保频率应为每季度一次,行业内俗称季检。这个频率是有法规依据的:GB50263-2007第8.0.7条规定:每季度应对青海气体灭火系统进行1次全面检查。
关于维保内容,每次季检时主要是做巡检、核查以及报警系统的单点测试等工作,不做联动测试工作。但每年的4个季度中,应选取1个季度做年度测试,按照GB50263-2007第8.0.8条规定:每年应按本规范第E.2节的规定,对每个防护区进行1次模拟启动试验,并按本规范第7.4.2条规定进行1次模拟喷气试验。
模拟启动试验即系统的联动测试,分为手动模拟启动试验和自动模拟启动试验两种,该两种试验均应该做。
至于模拟喷气试验即为行业内俗称的模拟试喷(该条按规定是要做的,但鉴于实际情况——模拟喷气试验的费用不低且对现场运行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大多数客户并不采纳、执行。建议大家可以在每三年一次的气瓶定检时向客户推荐试喷方案,既能节省费用亦能验证系统喷洒的可靠性)。
七氟丙烷系统模拟喷气试验不应采用七氟丙烷灭火剂,宜采用氮气,也可采用压缩空气作为试验替代药剂。氮气或压缩空气的充装压力应按设计要求执行。参与模拟喷气试验的气瓶应为气瓶总数的20%,但不得少于1个。
第二部分:关于系统设置盲区的完善性建议
GB50016-2014第8.3.9条文如此规定:下列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宜采用青海气体灭火系统:
1.、省级或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内的微波机房、分米波机房、米波机房、变配电室和不间断电源(UPS)室;
2.国际电信局、大区中心、省中心和一万路以上的地区中心内的长途程控交换机房、控制室和信令转接点室;
3.两万线以上的市话汇接局和六万门以上的市话端局内的程控交换机房、控制室和信令转接点室;
4.中央及省级公安、防灾和网局级及以上的电力等调度指挥中心内的通信机房和控制室;
5.A、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的已记录磁(纸)介质库;
6.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中心内建筑面积不小于120m²的音像制品库房;
7.、省级或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内的特藏库;中央和省级档案馆内的珍藏库和非纸质档案库;大、中型博物馆内的珍品库房;一级纸绢质文物的陈列室;
8.其他特殊重要设备室。
以上8点中,1-7点所涉及的场所已经定义得很明确,基本不用操心,初建时都会配套设置青海气体灭火系统。那么第8点中“其他特殊重要设备室”定义得高度概括,确实让人不易准确理解、判断。
GB50016-2014对该条文有作如下解释:“特殊重要设备,主要指设置在重要部位和场所中,发生火灾后将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的关键设备”。
如此一来就很清晰了,哪些重要设备室一旦发生火灾如不能及时扑灭将会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
1.工厂的高配房、低配房、IT机房及其UPS房、核心环保设备控制室、控制生产的智能中央控制屏、高度自动化的核心设施房等;
2.研发中心的高配房、低配房、柴油发电机房、IT机房及其UPS房、核心电子实验室、变频器室等;
3.商业体&办公楼的高配房、低配房、IT机房及其UPS房等;
4.医院的高配房、低配房、柴油发电机房、IT机房及其UPS房、医学影像设备控制室等;
5.学校的高配房、低配房、IT机房及其UPS房等;
6.银行的高配房、低配房、柴油发电机房、IT机房及其UPS房等。
第三部分:已设置的系统是否合规?
很多业主单位存在这样的情况:IT机房建造之初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了七氟丙烷系统。该机房运行一段时间后又扩大了一部分空间,但是七氟丙烷系统并未随之做相应的扩容改造。
如此一来,火灾时高压药剂喷洒的瞬间,机房内压会瞬间显著增大,活动天花板非常可能会被推开、掀开。那么就会有一部分药剂流失到吊顶上方,造成药剂的实际分布浓度达不到灭火浓度,从而影响灭火效果,甚至不能扑灭火灾。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向客户提供整改建议和方案:要么对吊顶做固化改造,实现固定天花。要么把吊顶上方的空间看作气体防护区的一部分,依规对七氟丙烷系统做扩容改造,从而帮客户消除设计隐患。
第四部分:是否存在实际药剂量超规充装?
很多客户会觉得:药剂充得越多越好,灭火时更加可靠、高效!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GB50370-2005第3.3.6条明确规定: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1倍。且GB50370-2005第3章节也明确规定了各类型的气体防护区的灭火设计浓度:
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
3.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也就是说以上三大类型的气体防护区,其七氟丙烷系统的更大药剂充装量所对应的实际应用浓度依次不得超过11%、9.9%、8.8%。
3.3.6条所作的规定,目的是限制随意增加灭火使用浓度,同时也为了保证应用时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因为七氟丙烷药剂有2个重要的参数:
1.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浓度)——观察不到由灭火剂毒性影响产生生理反应的灭火剂更大浓度。该数值为9%。也就是说实际应用浓度≤9%的话,当药剂全部喷洒到防护区且有人在防护区内,也不会导致人员出现生理反应。通俗地讲,七氟丙烷药剂9%的实际应用浓度是最极限的安全浓度了!
2.有毒性反应浓度(LOAEL浓度)——能观察到由灭火剂毒性影响产生生理反应的灭火剂最小浓度。该数值为10.5%。也就是说实际应用浓度≥10.5%的话,当药剂全部喷洒到防护区且有人在防护区内,一定会导致人员出现生理反应。或许有人会问:“如果9%<实际应用浓度<10.5%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坦白的说,这个问题我无法准确回答,只能说这个浓度区间不属于可靠的安全地带,只能算作是缓冲地带。对于身体素质好的人或许没啥实际反应,对于身体素质差的人就不好说了。
第五部分:气瓶定检周期
关于青海气体灭火系统气瓶定期检验周期的界定,刚颁布的TSG23-2021第9.3章节、以及仍在有效期的TSG R0006-2014第7.4章节都给出了明确规定:青海气体灭火系统气瓶自出厂之日起,每三年定期检验一次(对七氟丙烷系统、IG541系统、高压二氧化碳系统均适用)。